加拿大杨和附地菜大家了解吗,它有什么优点,我们来看看
导读:加拿大杨和附地菜大家了解吗,它有什么优点,我们来看看。看垂枝梅开花的时候,兴趣小组的同学纷纷在议论往年的花期,这时候有人突然问,去年的这个时候都有哪些花在开放。我翻了一下记录本,发现应该正好是附地菜的始花期。尽管我很努力地寻找了,想在众多附地菜的幼苗里找到一个敢于第一个挑战严寒的,但还是无功而返,最后宣告放弃。可没过多久,燕子兴冲冲地举着相机过来,说哥哥,我找到了开花的附地菜!原来这个第一个开花的家伙,仅仅是在它贴近地面的茎顶端冒出来一朵小花,而且还有半边藏在叶片下一真难为了燕子,这么不显眼居然还找到了。
附地菜经常容易被忽略,就像它的名字“附地菜”一样,附在土地里面的小野菜。但是附地菜也有它闻名远扬的以免,比如说,很多介绍植物的名书上面,就会提到它。附地菜的总状花序,在幼小的时候常常向一边卷曲,犹如卷起来的狗尾巴,很可爱。下次看到的时候,你可以仔细欣赏一下呵。
如附地菜般名不见经传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野生花草,它们在早春就开花,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繁殖,把遗传基因储存在果实和种子里面之后,便宣告生命周期结束。这一类开花植物我们称为早春植物。在华北地区,早春植物大都是喜阳植物,它们赶在高大的灌木和乔木形成荫蔽之前就完成开花和结果的环节,避免了被遮阴。植物界的这种适应机制,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昭示着它们的大智慧。
早晨出门时,看到西区公寓门口那株加杨雄株开花了。这时候的加杨还没开始展叶,满树猩红色的雄蕊把它的树冠都映红了。“真是艳丽的花!”我不由得赞叹。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里面,有一个印象似乎根深蒂固,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里描述的白杨:“那是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律响上,绝无旁逸斜出.”。因为这种普遍的根深蒂固(我得承认传统教育/教化力量之强大),直至今日,我们都还思维惯性地用这种被植入的理念去生活,比如对于广义的杨树,我们是只要见到类似杨树的东西就习惯于惊呼一声“白杨!”的。别试图否认,这样的例子可不在少数。
实际上,白杨只是一个很概括的说法。我妄自揣测茅盾先生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没有想法也是没有必要去考证路旁到底有哪种杨树,并且这篇文章的立意似乎在借物喻人,作者并没有执意针对某个种类或者品种的杨树进行称赞,如今看来,文中提及的“白杨”,可能是青杨系列的某种杨树了。
加拿大杨是众多“杨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加拿大杨广植于欧、亚、美各州,并于19世纪中叶引入我国,以华北、东北及长江流域栽植最多。这种树生长势和适应性较强,对水涝、盐碱和瘠薄土地均有一定耐性,能适应暖热气候。除此之外,因为它们对二氧化硫抗性强且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因而格外为人们青睐。和它的大部分杨树家族的兄弟一样,加拿大杨生长快速,成材早,寿命也不长。
挺拔的加拿大杨站立在众多杨树之间,我们如何去辨认和区分呢?鉴于华北地区常见用作行道树的杨属植物并不多,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点皮毛:加拿大杨和白杨的区别。这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树皮:成年的加拿大杨树皮呈暗黑色,表面纵裂纹深刻,手感粗糙,而白毛杨树皮呈灰白色,上面有众多菱形的类似眼纹的痕迹。另外从叶形、叶背是否有毛、花序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也很容易进行区分。至于这两者与其他杨属植物的区分,你可以在饭后散步的空闲时间里仔细观察一下,相信会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