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江陵县境内有一座“三王墓”,相传基内埋葬着三个人头和一对雌雄宝剑。三颗人头为何埋在一起?他们与雌雄剑又有什么关系呢?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春秋时期,有人向楚王敬献了一块纯青透明的生铁,楚王认定这是一块异宝,想用它铸造成一对雌雄宝创。他在京城郢都(即现今江陵县纪南城)张榜公布,招聘能工巧匠铸造宝剑,可是无人敢揭榜。
那时候,吴国和越国的冶炼技术高,打造的兵器很出名,有“吴王金戈越王剑”的说法。楚国势力强大,是南方一霸。楚王用武力征服越国后,立即派人查访铸剑能手,终于找到了一对铁匠夫妻,男名干将,女名莫邪。他俩被指派为楚王铸造雌雄宝剑。
干将有一位师弟,名叫宴之敖,是个黑大汉子。他对楚王灭越,心中不满,气愤地说:“师兄,楚王无道,用武力征服越国,我们为啥还要为他铸剑呢?”
干将无可奈何地说:“如今我们已是楚国的臣民,不干就要被杀头,有什么办法呢!”
宴之敖也知道王命难违,逃跑也担风险,别的又无良策。他也无可奈何,叹口气,就与师兄告别了。
楚王派人给干将送去那块纯青透明的生铁。开炉冶炼时,无人相帮,他只得让自己的妻子莫邪当助手。夫妻俩不辞劳苦,日夜冶炼,整整用了天,才把宝剑炼成。
只见炉膛正中,两把红彤彤的宝剑,明光耀眼,映红了半边天,莫邪连忙从山上取来龙泉水给宝剑蘸火。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宝剑才渐渐地冷却下来,成为一对纯青透明的雌雄剑。宝剑铸成后,干将藏起了一把,将另一把特意用木匣装着,准备献给楚王。莫邪望着干将说:“哎!当家的,你可知道我俩不仅铸造了一对雌雄宝剑,而且还…”
干将问:“还有什么呢?”
莫邪含羞地指了指自己的腹部说:“还有了一个小宝贝哩!”在这些日子里,干将只顾忙着铸创,妻子怀了孕他还不知道呢。听妻子这么说,他也很高兴。
但他看看妻子,又看看装好的宝剑,突然眉头紧锁,眼含热泪,感到头晕目眩,身子晃荡了一下,几乎摔倒在地。
莫邪连忙扶住了丈夫,问道:“你怎么啦?”
干将忧心忡忡地说:“唉!剑铸好了要献给楚王。说不定我去献剑之日,也就是我们夫妻永别之时呵!”
莫邪大吃一惊:“啊!你咋这样想?”
干将叹口气说:“楚王是个残暴的昏君。我为他炼成了举世无双的宝剑,他必然担心我还会为别人炼剑,所以他定会将我杀掉,才能保住他的宝剑世无匹敌呀!”
莫邪听后,禁不住鸣鸣咽咽哭了起来:“事到如今,我们该怎么办呢?”
干将想了想,对妻子交代说:“宝剑炼成后不献出去是不行的。但是,我只将雌剑献给楚王,而将雄剑藏了起来。倘若我一去不返,便是离开了人世。如果是这样,你千万不要为我过于悲伤,一定要好好保重身子。孩子生下来,无论是男是女,抚养长大后,要把这句话告诉孩子:‘出门望南山,古松立石间,松倒石破日,即可报仇冤!”
话音刚落,楚王派人来催干将把宝剑献去。干将只得背上宝剑厘子,与妻子告别,向郢都走去。常干将来到郢都,向楚王献上了雌剑。
楚王一看献给他的只有一把宝剑,问道:“我要你铸造一对宝剑,为何只有一把呢?”干将说:“大王!我炼的本是一对雌雄宝剑。但炼成后那雄剑化作一道青烟飞去,无处寻找,只有将帷剑献给大王。”楚王闻听大怒,抓起干将献上的宝剑,一剑下去,把干将拦腰斩为两段,可怜铸剑人,却成了祭剑*。
干将一去不返,莫邪知道丈夫凶多吉少,就咬紧牙关,将仇恨的种子埋在心底。十个月后,她生了一个酷似干将的男孩。这孩子与众不同,鼻子生得特别红,双眉之间相隔较远,所以取名为“眉间尺”。
十多年后,眉间尺长成了个英俊的少年。莫邪流着泪,把多年埋藏着的心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儿子。眉间尺问:“我爹留下的雄剑现在哪儿呢?”
莫邪说:“你爹临别留下的话是‘出门望南山,古松立石间,松倒石破日,即可报仇冤’。孩子,你就按父亲的交代去找吧!”
眉间尺决心为父报仇,立即按照父亲留下的话寻找雄剑。他走出大门向南一望,未见南山,只见自家屋的南面有一座山墙,中间有根松木柱子立在一块大石墩上,他推倒山墙,搬开松木柱子,砸开了石墩,果然有一把锋利的宝剑藏在里面。眉间尺找到雄剑后,辞别了母亲,下山为父亲报仇去了。
再说楚王自从得到干将献来的宝剑后,先喜后忧。忧什么呢?他派人四下打听那把飞去的雄剑的下落,一点音信也听不到。特别是近些日来,他在梦中见到一个红鼻子少年,眉间相隔尺许,身后背有一把宝剑,自称是干将的儿子,大喊大叫,要替父报仇。
更怪的是那把挂在壁上的雌剑,这些天常常发出毫光,“嘶嘶”作响,好像它知道雄剑出世了,要飞出剑销,去寻找自己的伴侣。
这些异常现象,吓得楚王心惊肉跳,终日坐卧不安,楚王害怕有人来行刺,召集群臣,为他出谋划策。
他们一商量,决定请来一位画工,将楚王梦中所见少年的形象画出来,张贴出去,谁能捉到那个少年,给予重赏。话说眉间尺身背雄剑,餐风宿露,日夜兼程,千里迢迢来到楚国京城郢都。未进城门,就看见一群人正在围观什么。他想上前看个究竟,突然,有人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小兄弟,天傍黑了,你到这里干什么?”
眉间尺回头一看,是个黑大汉,心中好生奇怪。他想,我刚到此地,人地两生,此人没见过面,怎么这样亲热地跟自己打招呼?黑大汉也不说话,只是示意要眉间尺随他离开这里。眉间尺看黑大汉没有歹意,便跟他走去。
他们来到郢都东城门外的一片树林子里,黑大汉停住了脚步,回头问道:“你身背雄剑,是前来为父报仇的吗?”
眉间尺大吃一惊:“你是怎么知道的?”
黑大汉笑着说:“我是你父亲的师弟宴之敖。当年你父亲为楚王铸剑,我知道凶多吉少,后来果然落了个不幸的下场。”
眉间尺一听“宴之敖”三个字,连忙上前跪拜道:“原来是师叔在此,请受小侄一拜。”原来他听母亲多次说过这位师叔的名字。
宴之敖忙将眉间尺扶起,说:“侄儿你还不知道,刚才城门悬挂的就是你的画像呀!楚王下令要用重金购买你的人头呢!”
眉间尺听罢哭了起来:“师叔!我的杀父之仇还未报呵…”
宴之散说:“自从你父被楚王杀害后,我一直在寻机为师兄报仇。近来听说楚王为了雌雄宝剑的事,正日夜坐卧不安。当我看到楚王张贴的告示以后,就晓得是你为父报仇来了。我在此已等候多日,今天看见你身背宝创,一眼就认出你来了。”停了一下,他接着说:“你的形象很容易被人辨认出来,一旦被发现,恐怕你是父仇未报身先亡呵!”
眉间尺再次上前拜道:“师叔,您快为侄儿指出一条明路吧!”
宴之敖叹了口气说:“唉!侄儿你还年轻,报仇的事,只怕难遂心愿。楚王是你我共同的仇人。我想一人进王宫去,刺杀楚王,不知您愿不愿借给我两件宝贝。”
眉间尺急问:“什么宝贝?”
宴之敖说:“一是你的雄剑,二是你的人头!”
眉间尺没想到宴之敖要借他的头,愣了一下。
宴之敖说:“这两件宝贝借不借全由你。若借,我便去杀楚王,若不借,再无别的办法,此事只能作罢。”
眉间尺听宴之敖这样一说,毫不犹豫,“唰”地抽出宝剑,“咔嚓”一声,他的人头落了地,身子却站着巍然不倒。
宴之敖忙用一块黑布将眉间尺的头包好,再从他的手中取过雄剑,然后跪拜道:“侄儿放心,不杀楚王,誓不生还!”
这时,眉间尺的身子才倒在地上。宴之敖掩埋了眉间尺的尸体,带着雄剑和人头,径直朝楚王官中走去。
楚王自从做了那场恶梦,日夜担心有人前来行刺,只要闭上眼睛,就好像有个红鼻子少年站在他的面前,举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向他刺来。
这天,楚王坐在官中,心中闷闷不乐,忽听门官来报,说是有个名叫宴之敖的黑大汉前来求见,声称他已取来红鼻子少年的人头。楚王喜出望外,连忙传旨召见。
在门官的带领下,宴之敖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王宫。他身穿一件青布衣,背后斜插着一把宝剑,腰间系着一个圆鼓鼓的黑布小包。楚主命宴之敖献上人头,察看真假。宴之敖说:“大王,这颗人头不仅与告示上画得一模一样,没有半点虚假,而且我跟仙师学过异术,就是在金鼎内,倒上清水,架火把水烧沸后,把这颗人头放进去,它会在沸水中上下起舞,开口唱歌呢!大王若不信,可以当场试一试。这样,既能使大王开心,也验了人头的真假。”
楚王想看看稀罕,即命武士搬来金鼎和木炭,先在金鼎内倒满清水,然后架起木炭把清水烧沸。这时,只见宴之敖解开腰间的布包,将一颗少年的人头抛至沸水中。炭火越烧越旺,沸水上下翻滚,果然人头也随着沸水上下起舞。不多一时,人头停在水面上,真的唱起歌来。
楚王感到很奇怪,瞪着眼晴直盯盯地看那人头。这时他发现人头上的鼻子红红的,两眉间宽宽的,正是他梦中所见那个少年的形象,不禁大喝一声:“就是他!”随着这一声惊叫,少年的人头似乎受了惊吓,突然从水面沉入水底,再也不露出来了。楚王大声问道:“怎么啦?”
宴之敖说:“大王,人头到水底唱去了。这歌声听着更美妙,只是在远处听不到,需要到近处才能听到。”楚王立即离开王位,来到金鼎跟前,伸着头看水中的人头,想听听更美妙的歌声。
说时迟,那时快,正当楚王观看金鼎中的人头时,宴之敖拔出雄剑,只见寒光一闪,楚王的头已落入金鼎沸水之中。顿时,金鼎内的沸水掀起了波浪。原来两个人头在水里厮打起来了。相斗约有二十多个回合以后,楚王的头一口咬住了眉间尺头上的耳朵。眉间尺的人头发出一声撕心裂胆的惨叫。
宴之敖听到眉间尺发出的惨叫声,心想:到底侄儿身单力薄,斗不过老奸巨猾的楚王,看来只有自己前去助战了。想到这里,他头往鼎口上一伸,手起剑落,自己的人头也落入沸水中。
宴之敖的人头一入水,便扑向楚王的头。楚王的头一惊,放开了眉间尺头上的耳朵。这时,三个人头在沸水中滚在一起,斗成一团。
只见宴之敖的头咬住了楚王的鼻子,眉间尺的头反过去又咬住了楚王的耳朵。他俩用力撕扯,楚王的头嚎叫一阵之后,再也没有声音了…
后来,金鼎内的三个人头都被沸水煮烂了。大臣们为楚王举行葬礼,无法分清哪一个是楚王的人头,只得将3颗人头合葬在一起,埋在郢都城外。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三王墓”。那对雌雄宝剑传说作为殉葬品,当时也葬入了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