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半边莲 > 半边莲修剪 > 正文 > 正文

为何中医不容易学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9/11/23 13:03:46

常常和中医学专业毕业的同学交流,许多同学都说中医不容易学,其实,我也有同感。

大一时,中医太陌生

我们小学到高中的言语表达、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都与现代医学非常接近,而与中医学相差甚远。读完高中,我们基本都知道“体循环”“肺循环”这些,基本都知道“神经”“骨骼”这些,而对中医说的“阴阳”“五行”“正邪交争”“心主神明”这些,不但觉得陌生,而且觉得“迷信”(须不知,这些是用“原始的、朴实的词汇”对自然科学的高度概括),对中医说的“表里”“寒热”“虚实”,不但觉得抽象,而且觉得“含糊不清”。所以,最开始对中医的好奇,慢慢在迷茫中迷失。

大二时,中医太复杂

常用中药三四百味,加上不常用的,六七百味,都说“用药如用兵”,我们要对这些“兵”了如指掌,尤其是那些“葱蒜不分”的同学,难度可想而知;常用方剂两百余首,还有些经验方,怎么也得背上三四百首方,我们不能等到看病时,还去翻书开方啊,这些得烂熟于心,尤其是对于那些唐诗宋词都背不了几首的同学,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前面的“阴阳五行”“四诊八纲”没理解,后面又怎么理解“四气五味”“君臣佐使”,又怎么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以,面对这么多困难,许多同学知难而退,许多同学投机取巧、自欺欺人。

大三时,经典太枯燥

中医经典许多,院校教学公认的有《*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无一例外,都是“文言文”,对于文学功底薄弱、传统文化缺失的大部分现代大学生而言,如同天书,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反复背诵。不求通背,就连常用的、最经典的条文都不熟悉,只能背背习题集,应付考试罢了。过了一个假期,早就抛至九霄云外,哪等得到临床实践去用。经典是中医的灵*,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一样,是我们做人、求学的经典概括,永不过时。不熟悉经典,对中医的精髓会缺失更深刻的认识,就像是一个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孩子,又去哪里找到“家族的荣誉感”?

大四时,临床太速成

临床各科,内容繁多,内外妇儿骨眼喉,紧赶慢赶,赶在实习前结课,临床见习往往“生多师少”,以致于学生“走马观花”,学生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对理论知识又怎能深刻了解?再加上有些临床教学,虽说“中西并重”,但不少都是“西多中少”。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差别很大,学生连中医的基础都没打好,中医的思维都没形成,中医的老师用中医理论讲课,西医的老师用西医理论讲课,最终靠学生自我进行“中西结合”,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往往许多人会纠结“脾为后天之本,切了还能不能活”“食指有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交接,食指断了是不是接不上了”……

大五时,实习太浮躁

临床实习,至关重要。学生初入临床,几近白纸,迫切需要 中医师领路。真正好的中医带教老师很少,因为,医院很多都是西医,人家在带教时,不问你“后不后悔学中医”、不批判中医就不错了。好不容易有个中医带教老师,很多时候也是“能西不中”,有的则是“分门别派,唯我独尊”。学生好不容易积累点中医药知识,在临床看不到应用,更别说疗效,导致对中医药的信心不足,实习时没见到中医药的运用,以后自己更不敢用了,不用则废。所以,许多中医学得好的同学,医院,常常会非常失落,甚至中医学得越好,失落感越强。

总之

中医不容易学,且不说学习中医药的课程比例不多,且不说中西医间的“一词多义”太多,且不说学习中医药的良师难觅,且不说学习中医药的决心难定……我只能告诉初学者,老百姓需要中医药,养生也好,治病也好,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好,而现在合格的中医越来越少,所以,趁年轻,踏踏实实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少一些抱怨,少一些依靠,多一些务实,未来就多一分“ ”。

学长良言

欢迎大家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nbianliana.com/bblxj/330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半边莲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2533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