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半边莲 > 半边莲文化 > 正文 > 正文

中医肿瘤学消化系统癌症之食管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31 15:40:41

食管癌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0余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死亡率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1.8%。

我国食管癌死亡率,以河南省为 ,其次是江苏、山西、河北太行山区、秦岭地区、闽粤交界地区。年龄不同,食管癌的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35岁以前,死亡率很低,3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加,其死亡率也迅速上升。我国食管癌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63.04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为64.31岁。食管癌是老人最常见病。食管癌的死亡率水平以男性为高,男女比例是2∶1。另外,我国许多地区的统计表明,食管癌以农业人口较城市人口多发。提出食管癌的病因以外界环境因素为主,可能和长期的生活环境有关。

食管癌在食管上、中、下三段的分布,中段发病最多见(52.2%),下段次之(29.6%),上段最少(13.1%)。食管癌与贲门癌的发病率比例在4∶1至5∶1之间。

食管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或缺乏明确的早期症状,直至有明显狭窄时方出现吞咽困难。据资料统计,早期主要表现有异物感或食物滞留感。异物感常为较轻微的胸骨后紧缩感,闷胀感,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或偶于进食时有食物黏附于食管壁的感觉。梗噎感:较轻微,偶于咽下食物时出现,可自行消失或复发,不影响进食,也可于情绪波动时出现,亦被误认为是神经功能性症状。胸骨后疼痛:较多见于进粗糙食物时出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针刺样、烧灼样或摩擦样疼痛,食用解痉剂可以缓解,疼痛部位和病变部位常不一致。其他症状:有些病人于进干燥食物时咽喉部有干燥感或紧缩感;少数病人有嗳气。上述西医描述的早期食管癌症状基本与中医学中之噎症相符。噎者,吞咽时梗噎不顺,吞咽不利之意;而中医学之膈,则为胸膈阻塞,食后吐出甚至饮食不下,是阻隔不通之意,和西医学食管癌的中、晚期症状相符。总而言之,噎证常为膈证的前驱表现。膈证多属于噎证的后期症状。噎与膈又可同时并见,因此合称噎膈。

晚期食管癌的症状,主要表现有进行性吞咽困难, 发展成饮水困难,甚至唾液也难通过。食物反流,及胸背疼痛。如癌肿侵及气管、支气管,可形成食管-气管瘘和(或)食管-支气管瘘,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感染症状。如癌肿坏死可引起出血,表现为呕血、便血,如侵及大血管,可出现致命大出血等。脱水、无力、消瘦、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周身性水肿和恶病质,均属食管癌终末期表现;另外还可以见到因癌肿转移到其他器官及脏器而出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中医学对食管癌的晚期症状,描述得相当精确,医书上有记载:“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传行饮食。故饮食入则噎塞不通。胸内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太平御览》卷记载了食管癌的症状及尸检发现病噎的根本原因是鱼状的肿块阻塞通道,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甚至滴水不入,晚期吐出大量黏液痰,每日多达~ml。与古籍所载“气血俱虚者,则口中多出沫,但见沫多者,必不治”一致。随着病情发展,阴气大伤,正气不支,正衰则邪盛,机体抗癌能力日趋下降,癌肿进一步增大,致出现饮食难下、大便干燥如羊屎、吐黏液痰等晚期癌肿症候群,成为古人判断预后不良的参考依据。食管癌发展到晚期,癌细胞不仅壁内扩散、直接浸润邻近器官,而且可以发生淋巴道及血道转移。

食管癌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虽未彻底弄清,但古代医家及现代医学的观察研究证明,此病的发生与一些因素有关。

七情郁结,脾胃受伤:中医理论认为,七情不遂,皆可影响气机失调,形成气结。《内经》提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诸病源候论》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疏,使噎。噎者,塞不通也。”说明中医认为噎膈的病因之一与七情郁结、脾胃损伤有密切关系。

气滞血瘀,痰湿凝结:明·徐灵胎说:“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越气,阻隔吸气。”清·杨素园指出:“食管中系有形之物阻挠其间,而非无故狭隘也明矣!”明确指出食管内长了有形之物。古代文献中有人将膈症分为气膈、血膈、痰膈、火膈、食膈等,说明与气、血、痰、火及饮食有关。如《明医指掌》称:“胸膈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窄狭,不能宽畅,饮则可入,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说明此病与痰结形成肿物有关。

饮食不洁,生活不节:中医文献中论及噎膈病因时,也提出与饮食的不良习惯有关。如元·朱丹溪说:“夫气之为病,或饮食不洁,内伤七情或食味过厚,偏助阳气,积成膈热。”说明饮食不洁,生活不节亦是诱因之一。

气血亏虚,年高肾衰或先天禀赋不足:人的气血亏损和年老肾虚作为内因与食管癌发病有关。元·朱丹溪说:“噎膈反胃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由气血弱而成。”赵献可论膈证时也指出:“唯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反胃者。”说明人体的脏腑虚弱,气血亏损,及年高之人精枯阴伤,都能诱发噎膈证。而先天禀赋不足,对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也要加以考虑。

凡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有癌症家族史或长期饮烈性酒,情志抑郁,食物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及有食物反流症状者,必须考虑有患本病的可能性。

常有吞咽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疼痛感、食管内异物感、剑突下疼痛感等征兆者必须进行食管检查。

X线检查:做食管钡剂造影和纵隔气钡双重造影,若钡剂在食管内通过受阻、排空延缓,黏膜相粗乱、中断,充盈相出现充盈缺损或管壁僵硬、蠕动波消失等,食管癌之诊断可基本成立。若钡剂外漏或有龛影则提示溃疡已深,或有瘘管。

纤维食管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有直接帮助。其镜下所见有局部充血、灶性糜烂、灶性斑块及小结节等,如果活组织检查也有阳性发现,则诊断可以确立。

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用食管细胞采取器做食管分段拉网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很高,对食管癌早期诊断有决定作用。

CT检查:不仅可以定性、定位,还可以报告肿瘤的厚度、长度及有无转移。

对症状可疑和有癌前病变者(如食管炎、食管黏膜上皮间变、增生、贲门失弛缓等),应定期追踪复查。

食管癌各地临床证型较多,著者根据临诊体会及见证,将食道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气痰互阻型

主证:食入不畅,吞咽不顺,嗳气不舒,胸膈痞满,伴有隐痛,口干,舌质淡红,脉细弦,舌苔薄白。

辨证:瘀*互结,气滞痰阻。

治则:化瘀解*,理气化痰。

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日4次,每次5粒。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汤药:以伟达4号方合5号方加减:*药子15g,山慈菇10g,三七(冲)3g,重楼10g,蜂房6g,乳香6g,没药6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生甘草6g,川芎6g,香附6g,当归10g,炙罂粟壳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台乌药10g,青皮6g,川贝母10g,陈皮6g,竹茹10g。

按语:瘀*互结,气痰互阻,吞咽不畅,气滞则胸膈痞闷,气不降则咽梗作塞,津液不布,滞而成痰。*药子散结消瘿、清热解*,山慈菇化痰散结、解*消肿,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消痈活血、利水通淋,半枝莲、半边莲清热解*、利水消肿。柴胡疏肝解郁,配枳实理气消痞,白芍、炙甘草柔肝缓急止痛,川芎、香附行气活血,当归补血、活血,川楝子泻火行气、止痛。

2.脾虚痰滞型

主证:吞咽困难,甚则饮水难下,食后即吐,吐物如豆汁、黏痰等。大便燥结,小便*赤,形体消瘦,舌质暗红有齿痕,*白苔,脉细涩或细滑。

辨证:瘀*互结,脾虚痰滞。

治则:化瘀解*,健脾化痰。

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汤药:伟达2号方合6号方加减: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0g,扁豆12g,怀山药20g,薏苡仁15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红枣6枚,生姜3片,法半夏10g,陈皮6g,枳壳10g,竹茹10g,佩兰10g,白蔻6g,桔梗10g,浙贝母10g,鱼腥草20g,生甘草6g。

按语:太子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薏苡仁利水渗湿,怀山药补气养阴,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燥湿,枳壳行气消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佩兰清热化湿,白蔻化湿行气,桔梗宣肺化痰,浙贝母润肺化痰。

3.气血不足型

主证:晚期食管癌,手术、放化疗之后,饮食不下,泛吐清涎及泡沫,形体消瘦,恶病质,乏力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面足浮肿,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辨证:瘀*互结,气血不足。

治则:化瘀解*,益气养血。

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参灵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汤剂:以伟达1号方合2号方加减:当归10g,*芪15g,川芎6g,白芍药10g,熟地*15g,三七(冲)3g,*精10g,紫河车6g,桑椹子10g,何首乌10g,丹参10g,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扁豆12g,怀山药20g,薏苡仁15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红枣6枚,生姜3片。

按语:患者病程日久,耗气伤血,气血大亏,血亏无所长,久之阳气亦衰,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面足浮肿。噎塞不通而滴水难入,泛吐清水、涎沫,以及气虚胃败,阳绝之兆。故宜化瘀解*的同时大剂补气养血。伟达1号方合2号方,取四君、四物及当归补血汤之意,对癌症术后、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的气血亏虚证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辨证加减用药:呕吐痰者加胆南星、青礞石;气逆呃逆者,加丁香、柿蒂;气滞胸痛者加瓜蒌、郁金、橘叶、枳壳;血瘀胸痛者加赤芍、桃仁、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等;阴虚火旺者加麦冬、元参、牡丹皮、*芩、女贞子、鳖甲、龟板、知母等;吐血便者加陈棕炭、贯众炭、露蜂房、白及、三七等。

食管癌虽然用手术、放射线、化学药物及中医药单一治疗,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疗效,但都有一定限制,效果亦不令人满意。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效,扬长避短,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1.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对于早期、局限的食管癌(包括贲门癌),手术治疗可获得长期治愈。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手术切除适应证为食管下段癌和贲门癌,病变长度不超过5cm。腔内型或蕈伞型切除度较高,髓质型、缩窄型和溃疡型的切除率较低。适当的手术前放疗,对手术切除也有利。目前,早期食管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一般食管癌手术5年生存率22%~29%,贲门癌的5年生存率则更低些。

手术前化疗和中医药治疗,虽然在手术标本中可以看到药物对肿瘤或机体的作用和影响,但其实用价值尚待进一步观察。而手术后的中医药调理,对手术后病体的迅速恢复有积极意义。

2.以放射线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放射线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上段及中段食管癌应以放射线治疗为主。但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要提高放射线治疗效果,就要设法使肿瘤组织对放射线敏感,某些中药有增敏作用,并可降低放射线治疗的*副作用。在颈段、上段、中段食管癌及颈淋巴转移灶放射治疗的同时,予以养阴生津、益气活血中药,可完成放射线治疗、提高疗效、延长生命。

3.药物的综合治疗

中、晚期食管癌不能手术或放射线治疗的病例,或手术后、放射线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则应综合治疗。食管癌由于细胞倍增时间长,故对化疗敏感性较低,通常采用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目前,根据辨证与辨病,抗癌与扶正,以及抗癌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等结合施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河南医院用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例,客观有效率为48.1%,治疗后1年生存率42%,3年生存率8.3%,5年生存率7.1%。方案是:

(1)化疗加中药有效率46%~75%。化疗主要用争光霉素、环磷 ,或平阳霉素、消瘤芥,或长春新碱、争光霉素、环磷 、氟尿嘧啶等。中药主要为清热解*、活血理气、补气健脾药物。

(2)活血化瘀中药加化疗中药用丹参、赤芍、红花、生地*、鸡血藤、当归、川芎、血余炭等,以降低患者高血凝状态,增加血流量,以期提高化疗的效果。化疗为环磷 mg(第1天)静脉注射,5-Fumg静脉注射(第2、4、6天),争光霉素30mg肌肉或静脉注射(第3、5、7天),治疗6周至2个月。治疗9例,显著效果3例,但缺乏对照。

(3)中药扶正培本法加化疗以健脾补肾法合并化疗,客观有效率达47%。化疗中及化疗后用扶正培本中草药可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实践证明能延长生存期。

(4)中西医结合治疗

早期:手术+中药。术后,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中晚期:放疗+中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灵芝益气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例一任某,女,47岁,湖南人。年3月15日初诊。1年前因食道癌早期,在湖南医科大学二院手术并放疗,放射量拉德,恢复尚可。3月前,发现锁骨淋巴结肿大,肩胛及肋间可触及肿物,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到医大二院复诊,诊为食道癌淋巴结转移。并行以“顺铂”、“环磷 ”、“氟尿嘧啶”为主化疗四周期。病情恶化,肿块增大,并出现吞咽困难。检查提示:食道下段癌,长度约3cm,并出现龛影。 诊断:食道下段癌复发,伴锁骨、腹股沟、肩胛、肋间淋巴结转移。今见吞咽困难,流质饮食,体形消瘦,每日食量约ml,腹股沟疼痛,气短乏力,胸闷心悸,精神不振,慢性病容,月经量稀少,量少色淡,大便黑,小便利,舌苔薄,脉弦。查体:左锁骨可触及一枚约鸡蛋大小的淋巴结,肩胛有一约*豆大的淋巴结,质硬,坚如石,推之不动,肋间有一约橄榄大的淋巴结,腹股沟有一约花生米大的肿大淋巴结,余尚可。证属:阴血不足,痰凝湿聚,气亏血滞。治则:补阴血,调气机,祛痰结。方药:①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仙鹤益寿胶囊,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连服30天。②伟达4号方加减:南沙参30g,陈皮10g,海藻30g,*药子10g,山慈菇10g,夏枯草30g,元参10g,贝母10g,牡蛎30g,*芪30g,水煎服,连服30天。

二诊(年4月15日):药后可进干饭,每日g,面色红润,进肉类稍有哽噎感,大便坚。查体:锁骨、肩胛、肋间用腹股沟淋巴结已缩小一半有余。①方药仍按前方续服1个月。②汤药用前方加白蜜30g,冲服。

服上药后诸症顿失,并邮取二疗程药物,在湖南自服。于年12月来信言:服完药后,至医大二院复查示:食道通过通畅,原龛影及病灶段已不显。原锁骨、肩胛、肋间、腹股沟淋巴结均未触及。并邮来:“枯木逢春,病遇神医”的锦旗。

年9月23日追访,人若常人,仍从事邮电局工作,每天能正常上班,并料理家务。嘱其不可过分操劳。另用淮山半夏粳米粥调养之。

例二赵某,男,65岁。年1月19日初诊。患者吞咽困难年余,年10月加剧伴呕吐,有黑便。医院胃镜查示:距门齿41~43cm食道下段贲门见菜花状肿物,部分阻塞,贲门表现糜烂渗血,质中,蠕动减弱。诊断:贲门及食管癌。现症:吞咽困难,流质饮食,甚则呕吐,消瘦,大便干结,胸闷疼痛,神疲乏力,小便*,舌苔白腻,脉弦。既往有20余年高血压病史,心脏左心室肥大史。嗜烟日约20支已近40年。查血压12/8kPa。查心电图:陈旧性冠心病。辨证:痰瘀互结,元气亏损。治则:软坚散结,扶正化瘀。方药:①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扶正固本胶囊各10盒,每日各4次,每次各5粒。②旋覆花10g(布包),代赭石30g(先煎),大*12g,甘草6g,生姜片3片,竹菇10g,半夏10g,麦冬15g,瓜蒌30g,薤白10g,蜈蚣1条,小麦30g,仙鹤草30g,山慈菇10g,三七粉3g,水煎服,15剂。③药粥:半夏50g,山药g,粳米g,共煮成粥,每日数服,连服30天。

二诊(年3月10日):药后收效甚佳,可吞半流质或饮食,无痛感,吃硬物或肉类仍有梗阻,消瘦,血色素8g,此为癌*耗血,当务之急须祛*,长远之论须扶正。改方如下:①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扶正固本胶囊各10盒,每日各2次,每次各5粒,蜂蜜水送服。②精瘦肉g,红枣23枚,浙贝母15g,共煮烂食,每周2次。③药粥:生姜汁30g,竹沥汁30g,制半夏g,山药g,粳米g,白蜜g,生小麦g,共煮粥,喝汤,每周3天。上方食后诸症若失,患者坚持服至年8月13日复查,病灶奇迹般消失。年追访,未见复发。

例三李某,男,45岁,工人。年3月10日初诊。患者于年2月23日,因吞咽困难,医院胃镜(号)检查诊断为:溃疡肿块型食道癌,伴贲门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因病变长约7cm,与后背部组织粘连,无法手术切除。今症见:吞咽困难,痛连胸背,呈锥刺样痛,时彻夜不寐,消瘦明显,面色无华,色暗,形憔悴,平素喜烟酒,舌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辨证:痰瘀互结,肝气郁结。治宜祛瘀化痰,疏肝理气。方药:①慈丹胶囊、扶正固本胶囊,每次各5粒,每日4次;癥消癀(癥痛康),每次1g,每日3次,连服15天。②汤药:茯苓30g,半夏10g,陈皮10g,甘草6g,竹茹10g,柿蒂10g,郁金10g,山楂30g,丹参10g,川楝10g,山慈茹15g,*药子15g。每日1剂,分2次煎服,连服15剂。

二诊(同年3月23日):上药尽剂,疗效甚佳,精神转佳,每餐可食二两稀饭,无胸骨后痛,睡眠较好,舌苔白,脉弦滑,效不更方,仍宗前方①、②连服30天。

三诊(同年4月7日):药后症状消失,精神饱满,食管钡透示:食道中段约平胸6、7椎体高度,可见长约6cm狭窄段,局部僵硬,与前片对比缩小1cm。今吞咽无不适,干饭嚼细亦可通畅,面色潮红,咳引胸闷痛,舌苔*,脉细数。此为阴虚痰热之候,治宜化痰滋阴。方药:①中成药按前方续服1个月。②瓜蒌30g,薤白10g,半夏10g,川楝子10g,枳壳10g,*连10g,麦冬10g,五味子10g,西洋参10g(另兑服),延胡索10g,百合10g,款冬花10g。水煎,口服,1日1剂,连服30剂。

上药尽剂,人若常人,无任何不适,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目前仍在调治中。

按语: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 专家。(后又传承郑伟鸿副主任中医师,郑东海副主任中医师等弟子。)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主编:

郑伟达郑伟鸿郑东海

副主编:

郑东英郭凤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nbianliana.com/bblwh/445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半边莲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25338号-8